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公顷》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1公顷的认识是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面积单位后,要理解和认识的一个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从学习内容上看,本节课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并不高,学生只要能掌握1公顷=10000平方米这个关系,并用这个进率进行单位的换算就行,但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建立1公顷大小的概念和表象,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合理的使用公顷这个单位。出于这样的考虑,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着重关注了两点:一、课题怎样引入,怎样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去认识公顷。二、1公顷的概念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表象判断。
生活实际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建立1公顷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概念时,我设计了一组题目,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和1公顷比较:如学校的面积、足球场的面积、承德各著名景点的面积等。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深化1公顷的认识,建立起1公顷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既能体会到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又能具体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从而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2教学中,建立公顷的概念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首先,对于公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较少,而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像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一样制作教具或学具,学生不能直观感受到它的大小,便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表象。要在五年级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公顷这种大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不管从操作到应用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将1公顷的教学转变为学生对数学体验的过程。教师的描述是肤浅的,学生仅能体会到公顷好大,大的就是公顷。公顷到底有多大,以什么样的实物可以类比,都还是十分模糊的。所以建立比较具体的面积概念,唯有通过活动来切身体验。
张老师采取了以学生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托类比,在教学中结合周围学生熟悉的环境做具体的描述,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公顷的正确表象。张老师把自己的学校面积作了一个参照,让他们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里。学生通过走一走,加强学生对1公顷的实际体验。让28个学生围成面积约100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估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正好是1公顷。通过把体验和数字计算结合起来也增加了数学内涵。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形成表象——抽象概念,建立空间观念,再联系生活,拓展想象空间,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体验感受,更有利于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1公顷的实际观念的知识体验。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构建所学知识。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3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对于“公顷”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教学的重点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显然是不正确的,而应是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这节课我没有设计丰富多彩的导入,开始就进入复习回忆阶段。让同学们想: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然后屏幕出示边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大小。同学们掌握的很好,顺口就能说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些耳熟能详的知识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自信。
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所以建立1公顷的实际大小的表象较难。所以在上课前,我带领学生去了隔壁的小区走了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周长。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回忆当天走了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然后要求学生讨论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但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学习中意识到1公顷有多大。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学校、教室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出发,让学生把们的面积与1公顷比一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大约要200个自己的教室、或者4个我们学校的操场合起来才有1公顷,学校虽然看上去很大,但是占地面积还不到1公顷。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计算与比较中体会到1公顷确实是很大的,公顷是用来计量大面积的面积单位。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在帮助学生基本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之后,我又出示了例题中的一组照片,向学生介绍这些他们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旅游景点、著名建筑,有效激发学习热情,营造了学习氛围,也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所以在练习中我安排两个层次的内容:
(1)基本练习:本节课教学中的第一次反馈。(82页试一试)做这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大的土地面积用平方米比较麻烦,并体会4公顷有多大;
(2)综合练习:主要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思维。(练习十四4题)在学生算出苗圃的高以后,想一想底250米、高160米的平行四边形,又经历了一次对1公顷的感受。
综观公顷概念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认识公顷,建立这样一个面积单位,学生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累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数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1公顷的大小要想通过教师的描述是肤浅的,唯有让学生以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环境做具体的描述,才能帮学生建立起对公顷的正确表象。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4《认识公顷》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一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虽然已经初步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也初步有了了解但对于公顷,学生还不能直观感受到它的太小,便对于建立正确的表象比较困难。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表象。这节课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入手,
先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平方厘米平万分米、平方米常用的面积单位入手勾起学生的回忆建立知识的链接点引走己学生的认识冲突唤起他们学习亲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需要切入新题。
接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公顷”所想到的。提出问题例如有“什么是公顷”";公顷有什么用途?用到哪里”“公顷与平方米有什么关系”......最让人惊喜的是有学生提出用字母怎么表示“公顷”。这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探索“公顷“来全面的认识它。
在教学中,要积极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出示天安门广场故宫等占地面积资料形成意象再结合我们熟悉的校园和科技馆。建立1公顷大约是多大面积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公顷”这个概念在被学生感受类比,迁移中构建,深入学生心目中的一个面积单位,在最后与平方米之间相互转化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算出二者转化的规 ……此处隐藏4453个字……这一概念的本质。
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空间相对狭窄,见识少,体会1公顷比较困难。教学时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去感知1公顷的大小,分别经历了其它面积单位知识的迁移,和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到公顷一般是用在测量土地面积上,接着让学生通过对比反复感受体会,逐步加深印象。先让学生猜测1公顷大约有多大》然后我提供一些学生生活中见的到,摸得着的具体媒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比如感受28个小朋友围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呢?以及通过感知多少个教室的面积和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来感受1公顷面积的实际大小,可以说很好地帮助学生领会了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
其次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渗透思想教育,比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住过的山河的壮丽,自然风光的优美,人文景物的文化沉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毕竟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把握能力还有待加强,比如教学单位换算一环节,就引导学生在比较是把公顷化做平方米比较简便,还是把平方米化作公顷比较简便一块处理的比较生硬。教学练习环节的处理重点不够突出,可能出现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理会的情况,还有在对教室实际大小的估计有偏差,导致教学效果一般。
以上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加深了对教材的把握力度,能够很好的认真去研读教材,变教材为教学的原料,去组织教学,今后努力方向是认真打磨教学中的细节,让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习热情高涨起来,课堂中师生交流广泛起来。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11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而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这些单位就不方便了,因此引入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之一——公顷。在此基础上同时利用照片和文字说明介绍这些学生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旅游景点、著名建筑,有效激发学习热情,营造了学习氛围。由此让学生感知,教室的面积有50平方米左右,图中北京天安门、上海世博园中国馆面积比教室的占地面积大得多,显然“平方米”不合适,注意力集中到新的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上,自然引入“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对于“公顷”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还要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通过与现实中的学校、操场、教室、多功能厅的比较让学生来感知1公顷有多大。但又有些顾虑,所以在让学生感受活动形式上还有些欠缺。比如可以带学生到学校操场上感受100米直跑道的长度,让学生想象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组织28个左右的学生围成正方形感受100平方米正方形的大小。只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反复感受体会,逐步加深印象。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12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都比较好。所以我真正感到,教材只有一本,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却可以百花齐放。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确实是十分重要的。由于1公顷的面积比较大,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比较困难,所以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形式。关于平方米和公顷的互化,只有公顷的意义是新知识,所以在这里以学生尝试为主。对于试一试关键是抓住新的知识点,其它都是学生为主,教师只是适时地加以引导即可。
在教学中结合周围学生熟悉的环境作具体的描述:如学校大约是几公顷等等。这样学习面积单位之间换算才体现出它的意义和作用,学生也因切实体会到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感受深刻。
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因此,新课前复习面积的概念、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有个具体观念,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算。因此,通过实际活动,实地观察、具体推算,帮助学生建立具体观念。实际观察分三步:先观察1平方米有多大;再观察100平方米有多大;再想象100个这样大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顷。这样由小到大便于学生建立具体观念。
回到教室后,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刚才在操场实际操作的想象,推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这样教室内外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实际观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利用教室内学生思想容易集中,推算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容易记住。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13《认识公顷》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一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虽然已初步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对这些面积单位概念建构的过程也初步了解,但对于公顷,学生不能直观感受到它的大小,便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教学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所熟悉情境入手展开教学。
1、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对1公顷的占地面积缺乏明确的感知与了解。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引入,通过对已学过的面积单位的复习,勾起学生的回忆,建立起知识的链接点,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学习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要,从而切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公顷。
2、“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制作了图片让学生观看,了解公顷,但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学习中意识到1公顷有多大。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学校、教室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出发,让学生把它们的面积与1公顷比一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大约要200个自己的教室、或者我们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有1公顷,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计算与比较中体会到1公顷确实是很大的,公顷是用来计量大面积的面积单位。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在帮助学生基本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之后,我又出示了例题中的一组照片,向学生介绍这些他们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旅游景点、著名建筑,有效激发学习热情,营造了学习氛围,也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4、在认识到“1公顷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后,不应该只让学生读一读1公顷的概念,还要问一问学生1公顷一定是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吗?让学生真正理解1公顷,比如只要长方形的长与宽相乘得10000平方米,那么面积就是公顷。
5、在感受“1公顷”的大小时教学节奏要放慢,重点的地方要慢慢讲,讲清讲透,不能走过场,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地去感受、体会,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公顷”这个概念在被学生感受、类比,迁移中不断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被逐步唤醒,思维之弦被拨动,学生逐步构建和生成着自己对公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