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荐】

更新时间:2024-07-14 21:08:22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荐】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

花了一周的时间看完《傅雷家书》,虽然网上褒贬不一,尤其是说到傅雷早期的个人生活,但我想不能因他早期的过错来降低对此书的看法。此书作为父母对儿女的教导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比如婚恋观、家庭储蓄观、生活个人篇章都是非常好的,谆谆善诱,不厌其烦,非常系统和细化,有极大的耐心,虽然很多人认为傅雷对儿女管的过多,但我认为作为父母这是情不自禁的,无法抑制的,而他的这种管绝非简单的说教,是让人可以接受的,能做到这样的父母中国恐怕不多,而哪一个孩子的成功的背后不是父母日复一日操心出力不厌其烦的结果呢。不要相信天才,不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也不要相信父母不管不问孩子自有出息的。也都是父母懒散的自我安慰,这种概率轮不到你。

回想起自己很多年前跌跌撞撞进入社会,进入婚姻,而一切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也可以说是“无知则无畏”,现在回想起来是走了很多弯路,甚至错路。个人总有局限性,但若能把自己以身实践得出来的经验、智慧给孩子们事先做好心理建设或是指导,相信对孩子的人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急于读完,这次读的很是匆忙,算是第一遍的大致过滤,很多篇章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回味转化吸收。摘抄一些自认为的好片段如下: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做艺术家的妻子比做任何人的妻子都难;你要不预先明白这一点,即使你知道“责人太严,责己太宽”,也不容易学会明哲、体贴、容忍。只要能代你解决生活琐事,同时对你的事业感到兴趣就行,对学问的钻研等等暂时不必期望过奢,还得看你们婚后的生活如何。眼前双方先学习相互的尊重、谅解、宽容。

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的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你既已发觉,一定会慢慢点醒她;最好旁敲侧击而勿正面提出,还要使她感到那是为了维护她的人格独立,扩大她的世界观。倘若你已经想到奥里维的故事,不妨就把那部书叫她细读一二遍,特别要她注意那一段插曲。像雅葛丽纳[插图]那样只知道love,love,love![爱,爱,爱!]的人只是童话中人物,在现实世界中非但得不到love,连日子都会过不下去,因为她除了love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爱。这样狭窄的天地哪像一个天地!这样片面的人生观哪会得到幸福!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的有意义。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想。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未婚之前双方能深切领会到这一点,就为将来打定了最可靠的基础,免除了多少不必要的误会与痛苦。

我以为订婚期间还有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要充分准备去了解现实,面对现实。现实与年轻人纯洁的心灵所想象的情况截然不同。生活不仅充满难以逆料的艰苦奋斗,而且还包含许许多多日常琐事,也许叫人更难以忍受。因为这种烦恼看起来这么渺小,这么琐碎,并且常常无缘无故,所以使人防不胜防。夫妇之间只有彻底谅解,全心包容,经常忍让,并且感情真挚不渝,对生活有一致的看法,有共同的崇高理想与信念,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平安渡过大大小小的风波,成为琴瑟和谐的终身伴侣。

生活要过得体面而省俭;要小心而勿小气;慷慨而勿易于上当;享受生活乐趣,但切勿为满足一时欲望而过分奢侈,即使当时觉得这种欲念不可或缺也罢。这是种极不容易的艺术,只有性格坚强的人,运用明智,意志力与极大的耐性,再经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惨痛教训,才办得到!这种人生艺术我们不能期望很快就学会,因此最好及早开始,尤其是在婚姻生活开始的时候。

人的发展总是波浪式的,和自然界一样:低潮之后还有高潮再起的可能,峰回路转,也许“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来一个新天地呢!所以古人说对人要“盖棺论定”。

我很明白在西方社会中物质生活无保障,任何高远的理想都谈不上。但所谓物质保障首先要看你的生活水准,其次要看你会不会安排收支,保持平衡,经常有规律的储蓄。生活水准本身就是可上可下,好坏程度、高低等级多至不可胜计的;究竟自己预备以哪一种水准为准,需要想个清楚,弄个彻底,然后用坚强的意志去贯彻。唯有如此,方谈得到安排收支等等的理财之道。孩子,光是瞧不起金钱不解决问题;相反,正因为瞧不起金钱而不加控制,不会处理,临了竟会吃金钱的亏,做物质的奴役。单身汉还可用颜回的刻苦办法应急,有了家室就不行,你若希望弥拉也会甘于素衣淡食就要求太苛,不合实际了。为了避免落到这一步,倒是应当及早定出一个中等的生活水准使弥拉能同意,能实践,帮助你定计划执行。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你既要保持你艺术的尊严,人格的独立,控制物质更成为最迫切最需要的先决条件。

青年初出校门,未经锻炼,经不起挫折。过去的思想训练,未受实际生活陶冶,仍是空的。从小的家庭环境使他重是非,处处认真,倒是害苦了他。在这个年纪上还不懂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即使理性上认识到,也未能心甘情愿的接受。只好等社会教育慢慢地再磨练他。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在这个世界上父亲对孩子的亲情各有各的表达方式,有的不善言语只是默默地爱在心里;有的一出声就如爆雷,对孩子的亲情是简单的表达。然而在《傅雷家书》中看了傅雷夫妇写给孩子的书信可谓字字包含深情,句句凝聚心血,处处体现赤子情怀。在家信中,傅雷夫妇恨不得把自己平生所有的人生经验和艺术心得都灌输给孩子们,以帮助他们早日成为德艺双馨,知识渊博,修养深厚,具有浓烈民族情怀的艺术家。书信对孩子的爱体现在方方面面和许多细节中。

《傅雷家书》中写到:“一天接不到孩子的信,一天不得安心,做什么事都没有情绪,非常忧虑!”信中表现了父亲对孩子每时每刻的思念和担心。家书中父亲期待孩子成为具有浓烈民族情怀的艺术家,他写道:“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用歌声把大家带着,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父亲帮助孩子学习,父亲收集音乐学习相关的资料,分析演奏曲目,整理乐谱,抄写音乐笔记,以书信的方式 ……此处隐藏9716个字……傅聪的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我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先生所灌注的心血。在这些书信中,我们不是看到傅雷先生为儿子呕心沥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吗?

《傅雷家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跟随它,我们不会失去希望,也不会迷失方向。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家书就是传达亲人间的情感的工具,我有幸读了我国早期教育家傅雷先生写给在波兰六月的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颇有感触。

一九五四年,傅聪赴波兰学习钢琴,出国后他与父亲傅雷就有过许多通信。一个文学艺术翻译家竟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造诣,还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凭这些,傅雷万里之外殷切地注视着傅聪,设身处地预想着聪在要走去的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设计着如何对待。

儿子出国后不久,傅雷陷入了沉思,便回忆起小时侯对傅聪十分严格的施教有些太狠了,信中傅雷向儿子道歉:“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看了这三封信想必儿子更激起了对过去的恶魔如今的天使的他的复杂的感情,有恨却早已被爱所掩盖。从此就一定会刻苦学琴,别辜负了父母的爱和自己的梦。

到波兰后,儿子勤奋练琴,水平有大幅地提高。各地的乐团和交响乐队纷纷邀请他参加音乐会。儿子的演奏,老爸聆听得透彻又全面,全面又真实。每次听完儿子的演奏,千言万语就全涌到了笔上。

艺术外,傅雷信中还谈及文学、礼仪、人生观等各方面。他也写道:“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谈文学,能看穿诗韵和琴的联系;说礼仪,能教好基本的规矩;论道理,能说出起伏的实质,讲什么傅雷都最透最明。虽是远得很,教育始终不改变。傅雷不愧是当棒了老爸的!

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

《傅雷家书》,谁都说它是关于教育,父子情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傅雷,傅聪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傅雷家书》用词十分朴素,平平的语言何以使人读出这么多东西?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时时感受着父辈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对傅雷的家书自然有同感。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3

傅雷作风严谨,平时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也严加管教。有这么一个故事,傅雷对孩子的生活礼仪管教的非常严格,每天同桌进餐时,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甚至因长子傅聪不爱吃青菜,专捡肉食,也不听父亲的警告,傅雷就罚他只需吃白饭,不准吃菜和肉食。由此可见他对孩子的严格。

但在严格之中,我们又能看到这位父亲温柔的一面。“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要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能免得了割舍的情绪呢?”傅雷再给国外的儿子傅聪写信时写道,对自己孩子的思念让他潸然泪下,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亲切的傅雷——一个慈父。

傅雷用一封封书信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和孩子的成长,他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他的孩子,在他迷茫时给他指引;在他骄傲时予他提醒;在他懈怠时给他鞭策……读着这本书,我们能看到一位伟大的父亲苦心孤诣、呕心沥血教子的伟大形象。傅雷尽自己的所能,为社会、祖国、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尽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在书信中给予了孩子精神上的支持,教他勇敢、坚强,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逆境,战胜挫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渐渐成长。这些书信也像是一条心灵的纽带,把身在海外的傅聪的游子心与祖国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傅雷对孩子从小到大的爱国主义的教育,使长子傅聪有了深深的爱国情怀。

傅雷夫妇呕心沥血的教子,时我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

“傅雷夫妇不愧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孩子……”究竟是哪一股力量推动傅雷写下万字家书?我想是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吧。不错,如果没有他的苦心指点,对大儿子的应材施教,那也就不会有如今让中国引以自豪的钢琴巨星。

子承父业是中国旧社会有史以来的规矩,傅雷明明可以逼迫傅聪做翻译,然而他不仅没有让傅聪继承他业,反而对儿子的音乐前途甚为重视。在他留学波兰,英国时,他不管自己身体的衰竭,同样废寝忘食的写信指点傅聪去拜访某一位音乐家,以及去参观博物馆。

甚至连傅聪欣赏的每一个音乐会,他都会从钢琴家到曲子做一番详细的评论,就连演奏家的小小动作,他都会为此引出相当于一封信的篇幅的讨论。傅雷不仅是儿子的良师益友,更是以一个令人啧啧称赞的好父亲的形象留在世人心中的。

在傅聪出国的十二年间,他一共写就了两百三十五封信,平均十八天就写一封,其频率也算高的。更令人敬佩的是,傅雷在书中精选的一百三十二封信中,每一封信对自己以及家中的事都是草草了之,而对傅聪及家庭却无微不至,特别是对待傅聪的健康问题,几乎有十来封信中提到让傅聪出去多接近大自然,简直不厌其烦,我想这也就是父爱的力量吧。

在傅雷身上,不仅能看到伟大的父爱。在1957至1958年间,傅雷被划上了,且已被捕入狱。为了不影响傅聪留学时的心情,傅雷夫妇始终不告诉儿子实情。单单从这一件事中就不难发现傅雷还具有强烈的“舍小家,为大家”的民族精神。

如果他告诉傅聪事实,那么傅聪的心情一定会有波动,也就不能把全部的心思投入到学习,如此将来甚至可能会影响事业,辜负国人的期望。在傅聪看来,父亲说的这些话只是唠叨,乃至当成耳旁风。

俗话说得好“_者迷旁观者清”在我看来,傅雷说的句句是真言。比如他建议的理财方法:把每一天的开销记录下,月底统计对账,到年底在对账,然后制定出一个新的预算。这种方案不只可以减少比必要的开支,更能提高对未来的规划能力。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实录,它并不是为了出版而创作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用不经意的笔墨,贯穿了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傅雷夫妇最后的生命历程,并且记录了儿子傅聪成为世界级钢琴家的过程。

在这一篇篇的家书中,我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傅雷夫妇作为父母对儿子的关爱与担心。在傅聪出国留学波兰的第一天,傅雷是这样写的: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的不像样了,干的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在母亲朱梅馥的身上体现了,它也在天下每一位母亲的身上体现着。有的时候我很不明白为什么家长会担心我们自己出去,甚至还会不耐烦,跟他们吵。但其实我们并没有了解到他们的苦心,没有了解到他们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牵挂。

我从这些家书中感受到的不只是语重心长的教诲,而只是父母的关切和叮咛。那一封封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